甘肃天水多维度筑牢鸟类保护防线 守护生物多样性“羽翼”
甘肃省天水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生态环境,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,据统计约有212种之多,涵盖了多种珍稀濒危物种,其中有国家一、二级保护鸟类朱鹮、大鸨、黑鹳、大鵟、红隼、雕鸮、红腹锦鸡等,以及大量的“三有”保护鸟类,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、保障生态系统稳定起着关键因素。今年以来,天水市聚焦“方案制定、专项攻坚、联合执法、宣传赋能”四维发力系统性推进鸟类保护工作,取得显著成效。
一是以专项行动为抓手,密织春季护鸟防护网。3月1日至4月30日,严格落实《春季护鸟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》,强化多部门监管合力。期间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、执法车辆12车次,检查场所70处,收缴并放生野生鸟类66只;全市八千余名护林员开展鸟类栖息地日常巡查超1万次,督查栖息地18次,精准遏制破坏野生鸟类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。
二是以落实批示为遵循,健立全方位保护机制。针对今年6月份陕西省鸟类舆情事件,天水市政府强调保护鸟类对维护生态平衡有关键作用,要求加强排查打击与宣传教育。市林草局迅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,下发《关于〈天水市保护鸟类活动实施方案〉的通知》《关于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知》等相关文件,明确从栖息地保护、执法监管、繁育场所管理等多方面强化保护,制定了《鸟类保护巡护值守责任清单》,将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;同时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等6部门面向全社会印发《关于禁止非法捕猎、交易、饲养野生鸟类的通告》,细化“捕、运、售、食”全链条禁止规定,公布举报电话,构建全社会监督网络。
三是以集中攻坚为突破,强化执法宣传协同。8月2日,市林草局牵头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,聚焦秦州区坚家河花鸟市场、鸟类人工繁育场所等重点区域,核查商户鸟类交易合法性与相关证件,当场关停2家违规商户并责令整改,同步开展“爱鸟护鸟”宣传;8月5日,通过《天水日报》《天水晚报》头版报道鸟类保护执法行动,实现法律震慑与公众教育双重效果;8月26日,市林草局联合公安、畜牧兽医局、小陇山龙门林场等单位,开展朱鹮放归前鸟类保护宣传暨渔业资源增值放流活动,以悬挂横幅、发放资料、入户宣传等形式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,相关内容同步在天水电视台、本地媒体及 “天水林业”微信公众号推送。11月1日,市林草局再次联合市森林公安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秦州区林草局、城管执法局等部门,对新老城区农贸、花鸟市场等重点区域突击检查,排查非法售卖鸟类及其制品行为,出动执法人员10余人、车辆2辆,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,没收鸟类10余只,全部放生。
四是以巩固成效为目标,夯实长效化保护根基。截至目前,全市救已助野生动物358只,其中鸟类达309只;累计查办涉鸟类及野生动物行政案件38起、刑事案件67起,没收猎捕工具21个,鸟类生存环境持续优化,非法猎捕交易行为得到有力遏制。通过系列举措,公众爱鸟护鸟意识显著提升,多部门协作机制顺畅,形成了“监管有力度、宣传有广度、保护有深度”的向好格局。
下一步,天水市将充分发挥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,持续深化多部门协作,加强执法培训与装备建设,创新宣传方式,完善长效保护机制,常态化推进鸟类保护工作,让生物多样性“羽翼”在天水持续舒展,永续翱翔。